观风望水—技术革新(1 / 2)

和红砖相对的是青砖,这青砖在煅烧后不开窑通风,而是通过在窑顶开小口,向窑内淋水的方式来给砖块降温。

冷水在窑内受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,隔绝了外界的氧气,所以砖块中的铁离子氧化不充分,呈青黑色,故名青砖。

由于青砖的冷却过程不存在压力下降,坯内的气体不会外逸形成气孔,其强度比红砖大得多,从而更加结实耐用。

所以青砖格外受人追捧,其价格比红砖翻了七番都不愁销路,因为过去大户人家要起宅院,必然是一水儿的青砖。

可是过去工艺落后,青砖只能通过窑顶淋水的方法制备,水淋得多了、少了或者快慢不均匀,都会造成砖体因冷热不均而开裂,因此烧一窑砖坯,往往只能得到半窑甚至更少的青砖,其余的都是碎砖块,这成品率很低。

如果窑主的手艺再潮点儿,一窑砖可能全部被烧废,因此过去一般的小砖厂都不敢烧青砖,毕竟本钱实在赔不起,老奶奶家的砖厂原先就不怎么烧青砖。

我老爷爷在砖厂干得久了,凭自己一股子机灵劲儿,琢磨出一个烧制青砖的妙法。

他先在竹筒上钻眼儿,之后用蜡封堵孔眼之后再灌满水,等开窑时把竹筒从窑口伸到窑内,窑内的热量会迅速融化封蜡,让竹筒内的清水流出,只要在窑口继续往竹筒里匀速灌入一定量的清水,就能保证水均匀地淋到砖坯上。

砖厂采用老爷爷的办法后,青砖成品率大大提高,几乎一整窑都报废不了几块。在老爷爷的建议下,砖厂口窑全部改烧青砖,当年的利润直接翻了好几个跟斗。

也许有人会问,这青砖比红砖贵这么多,都烧青砖能卖出去么?

这你就不懂行情了,青砖再贵也有的是人买,根本不愁销路,因为青砖结实耐用,不怕水浸,盖成房子几十年都不坏。swisen.com

旧时那些大户人家最忌讳墙倒屋塌,认为这是家破人亡的兆头,连动土修缮都要提前请先生来看黄历选日子以求吉利,所以修缮房屋属于一件很麻烦的事情,自然越少折腾越好。

此外,过去的人家想盖新屋,都会提前准备砖木等材料,有时为了一个合适的房梁,可能都要寻他个两三年。

比如那个乾隆皇帝,他为了给被火烧毁的乾清宫找一根重建用的房梁,找遍了大江南北都找不到称心如意的,最后愣把明皇陵的寝殿给拆了。

如果盖房子时先买好了红砖,而合适的木料却迟迟未备齐,这些红砖堆放在外面被雨水淋过几回就全酥了。这青砖经久耐放,所以大家都喜欢准备青砖。

对了,过去还有一种特殊的铺地方法叫海漫,即将砖头立起来铺。这种铺法要比平铺多费几倍的料,但也更经久耐用,其名的意思就是被海水淹了也坏不了。

这海漫必须使用青砖,因为用得起海漫的一定是有钱人家,除了确实耐用,也是当时人们炫富的一种手段。

我前几年去一个仿古景点游玩,进去一看,地下用的确实是海漫铺法,可铺的全是红砖,这搁在过去是要笑掉大牙的。

总而言之,青砖只要烧制出来就不愁卖,这白花花的银子就不断地涌入砖厂。

可是砖厂的利润一高,老奶奶一家人又喜又愁,喜的自然是买卖赚钱,家业振兴,愁的是这一切都属于老爷爷一人造就的,他在本地无亲无靠,两条腿担一个脑袋,若对家里有什么不满意,那是拔腿就能走,自家的小砖厂能留得住金nn么?

结果没过几天,又传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,原来老爷爷开始在当地买地了

也许有人会问,你老爷爷是逃难到这里,他哪来的买地钱?